 |
Renishaw 自動化展強勢出擊 一站滿足高精度位置回饋應用需求 (2021.12.03) 2021臺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將於12月 15 日正式開展,全球精密量測領導廠商 Renishaw 將於臺北南港展覽館一館 4 樓 L702 攤位帶來全方位高精度運動控制及精密量測解決方案,展現精準位置回饋的相關應用為自動化業者們所能帶來的絕佳綜效 |
 |
Basler 網路研討會10/20開講: 「探索新視界——如何使用最新的CXP 2.0產品」 (2021.10.06) 報名網路研討會,掌握如何透過單一的整合平臺架設一套完整的多相機CXP系統。
2021年後一項最主要的機器視覺趨勢是在視覺系統中導入CoaXPress 2.0元件。今年9月21日, Basler在全球推出全方位CoaXPress 2 |
 |
機器視覺開天眼 (2021.10.04) 若要替代更多人力,機器人需要更智慧,必須仰賴視覺與力感應等輔助才能符合所需。本文特別專訪達明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剖析機器視覺技術在協作機器人的應用與趨勢 |
 |
臺灣易格斯聯手逢甲大學 直播機械手臂預測維護方案 (2021.06.07) 逢甲大學PHM技術與臺灣易格斯機械手臂合作成果發表會
製造業全面自動化與智慧化來臨,許多企業開始導入高效、耐用及精密的機械手臂,未來機械手臂將在工業4.0智慧製造場域佔據極為重要的角色 |
 |
使用航位推測法來解決導航的挑戰 (2021.05.31) 用於機器人航位推測法的典型感測器,包括用滾輪旋轉來估算速度的滾輪編碼器、根據觀察到的地板樣式來估計速度的光流感測器,以及測量面向位置和加速的 IMU。 |
 |
Universal Robots創下全球累計銷售新里程碑 引領協作型自動化市場發展動能 (2020.12.24) 協作型機器人是目前工業自動化領域成長最快的市場,預計2020至202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到30.37%。協作型機器人領導廠商Universal Robots(UR)近日宣布德國製造商VEMA GmbH為提升生產力與員工作業安全,導入了全球第5萬臺UR協作型機器人,創下UR協作型機器人的新里程碑 |
 |
佈署預測性維護演算法於雲端或邊緣裝置 (2020.11.06) 本文透過一個包裝機的範例,說明如何利用MATLAB來開發預測性維護演算法並將之佈署在一個生產系統中,協助掌控設計的複雜性。 |
 |
北醫引進智能機器人創新手部復健成效 (2020.11.03) 人工智慧(Al)與機器人學習(ML)近年來蔚為顯學,醫療產業更是智慧科技的前驅者,不僅運用在醫療設備及製藥上,許多醫院復健科也積極導入智慧復健科技儀器,以因應下一波高齡化社會的智慧醫療浪潮,提升整體復健醫療成效 |
 |
齒輪加工奠基 支援開發輕量化機器人 (2020.10.30) 對於所需關鍵零組件的一體化驅控模組、諧波減速機等陸續問世,奠基上游的齒輪加工產業重要性更不言而喻。 |
 |
開創臺灣機器人感知產業 (2020.10.19) 「機器人感知整合技術」,或許可能是下一個臺灣原生的產業,是專門提供機器人的感知解決方案,使其具備觸覺、視覺等感知能力的產業。而原見精機正是那隻領著頭的羊 |
 |
金屬加工業轉型擺脫黑手污名 (2020.09.02) 回顧90年代資通訊產業崛起之後,從事金屬加工業者仍被稱為黑手,或處於3K作業環境,為了改善勞工安全環境、吸引更多人才並提高薪資,當製造業陸續被要求轉型自動化、智慧化時,便成為關鍵指標之一 |
 |
鈦隼生技自動鼻咽採檢機器人可自動導引且精確定位 (2020.07.31) 為了大幅減少醫護人員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 直接向病患採集檢體的心理壓力。鈦隼生物科技首創世界第一臺「自動鼻咽採檢機器人」日前於亞洲生技大會(2020 Bio Asia) 科技部新創區亮相 |
 |
智慧語音技術突破 工業HMI應用有新思維 (2020.04.16) 這種不使用鍵盤的輸入也是一種HMI,更像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如果再加上高速、高頻寬通信技術的進步,更可對於各種生產設備的進行控制與監視。 |
 |
易控TM協作機器人實戰應用說明會實際案例分享 (2019.12.09) 東佑達集團旗下易控機器人公司12月6日於中科智慧機器人製造基地舉辦「TMROBOT達明協作機器人實戰案例分享」,針對電子製造、醫療、航太、工具機、物流與車用等相關產業自動化議題進行實際導入應用案例分享,在濕冷的天氣下,仍吸引許多中部製造大廠與系統整合商的參與 |
 |
運動控制已朝多元化技術發展 (2019.11.05) 運動控制是一種控制多個電機的技術,在設計製造時,必須要考慮到包含了多個伺服電機的設備,因此對於伺服次系統之間的控制技術是不可少的。 |
 |
協作機器人百家爭鳴 靈活性和感測技術定天下 (2019.08.13) 協作機器人(cobot)便大大地應用了兩項關鍵技術—人工智慧和智慧型介面,在智慧製造版圖中,各工業機器人大廠紛紛進駐協作機器人市場... |
 |
釋放機械助力 協作機器人成長態勢確定 (2019.08.13) 從汽車業、電子製造及金屬零件,都可見到協作機器人導入的身影。而過去只在製造業才能看到機器人,現在一般的手搖店也可見其蹤跡。預計未來,協作機器人將越來越深入人們的生活之中 |
 |
工業機器人提升感測效能與價值 有賴與半導體業者深度整合 (2019.08.13) 當2011年工業4.0概念問世以來,讓臺灣製造業者深感憂慮的,不外乎設備將因此成本大增,以及市場上仍缺乏工規等級感測器,而積極尋求與臺灣半導體產業結盟,直到近年來始吸引國際大廠關注 |
 |
協作機器人的關鍵元件:碰撞感測系統 (2019.07.30) 協作機器人的安全設計前提,是要防止與工作人員產生碰撞的意外,並避免造成「疼痛」與「受傷」的情形。而這個標準也對整個機器人產業有了根本上的影響。 |
 |
構建智慧製造生態系統的智能工具 (2019.07.09) 新世代智慧型機器人的配件能滿足智慧製造對創新、專業度與精準度的要求,也讓產業因為逐漸導入機械手臂終端工具,與內建的技術和智慧化功能,因而大幅降低製造成本與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