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wkceg"></li>
<rt id="wkceg"><delect id="wkceg"></delect></rt>
<bdo id="wkceg"></bdo>
<strike id="wkceg"><acronym id="wkceg"></acronym></strike>

  • 帳號:
    密碼:
    智動化 / 文章 /

    要落實交通智慧化願景 產官兩端心態都須調整
    [作者 王明德]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 [10695]

    近年來,臺灣挾著ICT產業的蓬勃發展,逐步跨足到智慧交通系統設備的整體規劃。但相較於世界各國的全面性發展或結盟整合,臺灣廠商能全方位介入智慧交通市場的卻並非多數,廠商直言,這的確是因為本身內需環境未臻完善,放眼國際有些難度。


    智慧交通系統一向被各自動化廠商視為未來發展重點,主要原因在於所使用的技術均已然成熟,加上應用面向相當廣泛,各國市場均未全面開發,可說是商機無限;智慧交通系統的興起,或因城市需求,或因產業面向,導致相關產業協同發展。



    圖1 : 智慧交通系統已成為世界各國交通運輸部門發展的主流之一,許多實作技術都已臻成熟。(Source:provadafuture)
    圖1 : 智慧交通系統已成為世界各國交通運輸部門發展的主流之一,許多實作技術都已臻成熟。(Source:provadafuture)

    近十幾年來智慧交通系統,已成為世界各國交通運輸部門發展的主流之一,許多實作技術都已臻成熟,再加上近年來行動通訊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使得智慧交通系統之發展益加蓬勃。無論道路、車輛、隨身行動裝置,或是交通管理中心的軟硬體設備,均逐漸朝向智慧化的方向發展,使得交通運輸系統運作進入嶄新的時代。


    政策規劃必須更長期

    目前臺灣的智慧交通政策,是以交通部在2017年推出的「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希望能發揮臺灣在資通訊產業優勢,解決交通事故損失、偏鄉交通不便、運輸走廊壅塞及公共運輸吸引不足等交通問題。2017、2018兩年已選定以臺北宜蘭廊道、花東偏鄉地區與都市生活圈等3智慧運輸系統為育成基地,先行推動智慧交通安全、運輸走廊壅塞改善、東部及都會區偏鄉交通便捷、運輸資源整合共享計畫、車聯網科技發展應用、智慧運輸基礎與科技研發等6大策略計畫,驗證成功後將再逐步推動至全國,並將績效目標實現點設在2020年,包括降低交通壅塞25%、汽機車肇事率20%、提高公共運輸使用量10%、偏鄉地區公共運輸服務可及性20%、創造關聯產業價值新臺幣300億元。


    但廠商直言,從過去到現在,或許是因選舉任期所致,多數計畫均是以4年期為規畫標的,相較於交通設備動輒十年以上的生命週期,其實不能說是推動技術發展根本目標。廠商分析,從傳統工業單版電腦出發,發展交通設備所使用的電腦,除了前面提過的寬溫控及環境問題之外,還必須要克服的包括機構設計與相關法規的調整,這類4年期的計畫基本上都只能治標,卻無法協助廠商開發出合適而穩定的交通系統設備。


    此外,廠商自己的心態也無法轉換。有廠商就指出,由於智慧交通系統主要目的是為了符合地區需求所做出的應用規劃,在這類極度客製化下的產品需求上,對於臺灣傳統以「產品製造」生產導向為主的廠商來說,造成某一種心態上的衝突。


    製造本位心態 難以搶食車用電子大餅

    製造思維的廠商透過規模經濟來以量制價,但這在智慧交通產業的設計上卻遇到困難,因為這類產業的大幅度客製化的結果,必須提供因地、因事制宜的設備及裝置,這與規模經濟的做法即造成矛盾。在此廠商必須思考的是,你要提供的是讓客戶與使用者「好用」的客製型產品,還是只要提供「可以用」的泛用型產品,這就會產生極大的差異化。


    某些大型廠商可以透過其廣泛的產品線,找到可能適合於客戶需求的產品再進行加工,但中小型廠商沒有這個能力,當然就只能身兼系統整合商來,透過少量的客製規格產品來達成目標;但缺乏實績的廠商如何能受到客戶信任,自然能從該產業脫穎而出者,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也因此,以車載電腦來分析,臺灣廠商能介入的多只有「後裝市場」,也就是在車輛出廠後「增加功能」的產品;而直接與車廠合作的行車電腦,由於必須與汽車電子元件相互整合,車廠必須選擇有規模與技術穩定度,讓車廠能安心的廠商。這樣的市場需求可以量化,對這些製造商來說才是商機,但臺灣廠商幾乎都只能「望門心嘆」,因為門太小,規模不夠的廠商實在無緣進入。



    圖2 : 直接與車廠合作的行車電腦,由於必須與汽車電子元件相互整合,車廠必須選擇有規模與技術穩定度,讓車廠能安心的廠商。(Source:DriveEuropeNews)
    圖2 : 直接與車廠合作的行車電腦,由於必須與汽車電子元件相互整合,車廠必須選擇有規模與技術穩定度,讓車廠能安心的廠商。(Source:DriveEuropeNews)

    這樣的結果,終究造成臺灣的車用電腦廠商無法轉型為「車用電子廠商」。就有廠商說,由於存在「電腦」本位心態,思緒永遠停留在IPC廠商的角色,因此臺灣的智慧交通產業至今仍無法有完整的產業面向。


    當然,大型廠商擁有的完整解決方案,並不會因為IPC的本位心態而造成商機減損,但最大影響的,仍然是以中小企業為規模的廠商。於是大多數的廠商,即針對特殊產業車輛的應用來著墨,發展符合特殊應用模式的交通設備,但說實在話,這仍是從偏門的角度出發。


    政策配套措施 整合系統人性化氛圍思考

    基本上,臺灣智慧交通產業蓬勃發展的契機,基本上仍在本土扶植上。當政府政策長期發展,才能建立交通系統設備的規模性,從中建立完整的分工價值鏈,讓單打獨鬥的各個廠商整合來發揮其所長,如此建立完整智慧交通系統產業的供應鏈才是重點。


    此外,從應用者的角度來看,「系統整合」也是發展智慧交通系統的另一項重點。臺灣目前的交通控制系統常被人譏為「不智慧」系統,專家分析「不智慧」交通之形成,首先在於缺乏「人性化」之規劃設計,實施時又因為不適當之「委外機制」,導致規劃、管理及使用單位之介面過多,常有建置不一致、不連貫及優先順序錯亂之問題。


    有廠商就分析,臺灣目前在交通管理面向上,有太多單位相互制肘,在行政本位的束縛下,資訊不能流通,技術不能整合,造成「不智慧系統」也無可厚非。因此在資訊整合與規畫人才的培育上,從「人」出發觀察,以人性化的角度思考制度,智慧交通系統才有機會發展,最重要的是,掌握智慧交通系統正確思維,善加運用先進科技進行交通規劃管理,才能真正達到「交通智慧」的真正目標。


    **刊頭圖(Source:T.net Italia SpA)


    相關文章
    ? 智慧當道 輔助科技開啟應用新頁
    ? 由自駕車邁向智慧交通系統的進展
    ? 建立使用者付費機制 看見智慧家庭發展願景
    ? 臺灣電源大廠明緯 隱形冠軍的成功心法
    ? AI革命啟動 垂直應用將陸續上路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新聞
    » 臺達電子公佈一百一十四年六月份營收 單月合併營收新臺幣422.08億元
    » 臺達能源與欣銓科技合作小水力轉供 助半導體大廠布局多元再生能源
    » 臺達攜手珍古德協會與??起^ 三方合作推動珊瑚復育教育
    » 嘉義縣以空品監測即時掌控工廠火災應變措施
    » 裕民航運聚焦於淨零轉型與全球布局 以營運韌性拓展綠色未來
      相關產品
    » 泓格iSN-811C-MTCP紅外線感測模組 從溫度掌握工業製造的安全與先機
    » 凌華科技透過 NVIDIA JetPack 6.1 增強邊緣 AI 解決方案
    » 安勤推出搭載NVIDIA Jetson平臺邊緣AI方案新系列
    » 臺達全新溫度控制器 DTDM系列實現導體加工精準控溫
    » 西門子推出下一代AI增強型電子系統設計軟體 提升使用者體驗

    ?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臺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hope.com.tw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城县| 高淳县| 彩票| 探索| 宣武区| 库尔勒市| 罗甸县| 商洛市| 库伦旗| 文成县| 左云县| 萝北县| 牡丹江市| 云霄县| 甘德县| 宜州市| 太湖县| 昌宁县| 托克逊县| 涟水县| 富裕县| 门源| 怀化市| 大理市| 丹巴县| 岳西县| 二连浩特市| 凤台县| 开远市| 德昌县| 济阳县| 云浮市| 施秉县| 浮梁县| 韶关市| 黄浦区| 固镇县| 聂荣县| 天柱县| 十堰市| 饶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