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臺灣各類產業受到大小不一的范圍影響,唯有改變既有思維與作法,才能讓臺灣產業在國際眾多競爭中脫穎而出。 「2021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于10月14~16日于臺北世貿一館舉辦,采實體、線上同步展覽,共同展出千余項研發成果,能提供業界更多研發與技術支援,協助企業進行蛻變,進而開創市場新局面及新契機。
 |
圖左起:論壇主持人張儷靜,臺灣智慧駕駛公司執行長沈大維,工研院李國征組長,車輛中心許文賢經理,船舶中心執行長周顯光,金屬中心副組長楊光勛 |
「2021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三大主題館其中的「創新領航館」,將展出涵蓋智能制造、解密科技寶藏、數位轉型、智慧生活、先進醫療及國防航太等六大領域創新科技,也規劃國論壇、技術發表會等精采活動。其中經濟部技術處負責的「后疫情創新科技政策論壇?,聚焦社會需求與科技進步驅動自動化、無人化的智慧運輸,從海洋、陸地到空中,無人載具成為全球發展重點,借以提供臺廠面對「后疫情時代」,可廣泛應用于各式載具的契機,并把握時機加速產業化。
金屬中心楊光勛副組長與會分享中心運用科技專案深耕無人載具相關技術成果及研發應用。針對海洋的應用,導入水下無人載具技術進行非破壞性檢測與海床結構形貌等分析,有助離岸風電開發;在陸地的應用,運用全方位無人移動載具技術進行防疫消毒噴灑與倉儲自動搬運,保障保障防疫人員健康并提升產線生產效率;最后在空中的應用,推動無人飛行載具技術于風力發電葉片及山區電力等巡檢,不僅提升檢查效率,也保障供電的穩定性。另外相關的研發成果也分別榮獲R&D 100 awards 或Edison awards國際獎項的殊榮與肯定。
金屬中心執行長林秋豐表示,今年中心包含有全方位無人移動載具、無人飛行載具等共7項技術參與「2021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現,除持續厚實在無人載具研發能力外,未來中心將在經濟部支持與配合5+2產業創新計畫等重大國家政策下,積極鏈結產學研合作并發揮 Hub的功能及價值,進行創新技術研發及產業鏈系統性整合,且積極強化智財專利布局,以期能為產業界提供整體性解決方案,進而帶動產業邁向高值化和提升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