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全球將賣出3.1億臺穿戴式裝置 智慧手錶最具潛力市場 (2017.08.29) 未來科技逐漸導向輕量、輕便化的使用者需求,將促使穿戴式裝置爆炸性成長。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最新預測指出,今年全球將賣出3.1億臺穿戴式裝置,較2016年成長16.7%。其中,藍牙耳機居整體穿戴式裝置市場之冠,而智慧手錶的成長潛力最被看好,未來將創造174億美元的營收 |
 |
實現MCU的低功耗設計 (2017.08.21) 「核心的性能越高,執行任務的速度就越快,那?它就能越早回到休眠模式。」雖然在某些情?下可能確實如此,但是這個邏輯是存在缺陷的。 |
 |
防堵企業研發機密外流 臺有望效法日韓推動數位郵戳機制 (2017.08.21) 為協助國內產業掌握前瞻技術,行政院研議推動在四年內扶植百家小型研發服務公司(Research Service Company,RSC),專門替企業研發人工智慧等各領域前瞻技術,讓產業結構徹底轉型 |
 |
AI、透明沉浸式體驗、數位平臺 將成未來10年數位經濟重點 (2017.08.21) 研究機構Gartner公布最新2017年新興技術發展週期報告(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7),該報告披露未來十年將由人工智慧、透明沉浸式體驗與數位平臺等三大趨勢帶領企業在數位經濟時代下茁壯成長 |
 |
研華實施「共創、共治」策略 (2017.08.16) 隨著物聯網第三波革命到來,軟硬整合將為未來著重發展的趨勢,工業電腦龍頭研華為臺灣第一波硬體產業龍頭,看好此趨勢下臺灣將有相當大的切入機會,該公司宣布將持續擴大對物聯網的佈局,除建立「IoT |
 |
戴爾:2030年所有企業都將成為科技企業 (2017.08.15) 戴爾科技集團發佈研究報告顯示,2030年所有企業都將成為科技企業,因此,企業必須開始思考如何改善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源,為未來做好準備。此研究由未來研究院(IFTF)主導 |
 |
Qualcomm:2035年臺灣5G產值將達1,340億美元 (2017.08.14) 5G的蓬勃發展將為全球帶來不可忽視的經濟效益。高通最新的《5G經濟》研究報告當中便針對臺灣產業概況指出,時至2035年,透過5G科技,臺灣可望創造出1340億美元產值,並帶動51萬個就業機會,這項數據也意味著,臺灣將有望達成『亞洲?矽谷』計畫所擘畫的經濟成長願景 |
 |
Uber迎勁敵!特斯拉計程車隊問市 攻綠能經濟 (2017.08.04) Uber將迎來新競爭對手!新創公司攜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打造「0Taxi」計程車車隊,除了以全臺首個純電動車車隊做為賣點外,該車隊亦主打每輛車內配備空氣監測,可為乘客蒐集空氣品質資料,主打綠能經濟,也迎合目前全球提倡節能與環保的趨勢 |
 |
泰國智慧城市商機 臺韓競爭激烈 (2017.08.01) 看準東南亞新經濟財,加上政府大力推舉南向政策,不少臺灣企業轉移投資目光。近來泰國政府積極發展智慧城市,就由臺灣企業攜手眾多合作夥伴,以「打群架」的方式成功取得當地主導權,成功將臺灣產業技術輸出國外 |
 |
科技新浪潮!VR五年後將取代手機 AI扮演要角 (2017.07.31) 不可否認,「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的世代來臨,吹起這波科技新革命的號角。臺灣在全球科技產業中,主要扮演製造代工,較擅長於硬體技術,不過隨著技術逐漸成熟與飽和 |
 |
多元應用 刺激機器視覺技術提升 (2017.07.31) 軟硬兩端技術的同步提升,大幅拓展了機器視覺應用範圍,包括製造、醫療、農業等,都已可看到其成功案例。 |
 |
做出「小而精」價值 周永明:以色列是臺灣產業最好借鏡 (2017.07.27) 面對難以預測的科技新世代,企業總在不斷尋找合適的方法生存,不論產業或政府,同樣都面臨著龐大的競爭壓力。面對這一個難題,數字王國董事會主席周永明則提出建議,認為臺灣應向以色列與瑞士借鏡,以做出「小而精」的目標價值邁進 |
 |
NFC技術 為物聯網搭起橋樑 (2017.07.25) 近場通訊(NFC)技術能為這些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以簡單、符合成本效率的方式實現物聯網願景。 |
 |
科學家欲開發微型機器人 可在人體血管中「游泳」輸送藥物 (2017.07.25) 醫療設備的聯網化與數位化構成智慧醫療體系,現今運用越來越成熟與普遍,不管是對病患或是醫護人員來說,不僅提升救護效率與品質,也大大改善人們現在的生活。不過 |
 |
可攜式健康護理之旅 (2017.07.25) 使用技術管理護理正在改變這一行業。成功的關鍵是將醫療設備從醫院轉移到病人的家中。 |
 |
麥肯錫:全球導入工業4.0製造業 獲得成效僅有4成 (2017.07.24) 工業4.0是近年所有製造業皆在努力實踐的目標,麥肯錫(McKinsey)去年針對歐、美、日等地的製造大廠進行調查,根據調查顯示,在這些推行工業4.0的企業當中,僅有四成認為有獲得成效或在改善製造流程中取得良好進展,這個結果雖然不至於太慘,但也算不上取得好成績 |
 |
輔具創新添助力 智慧照護整合方案成趨勢 (2017.07.22) 臺灣人口結構正快速老化,國發會公布臺灣的老年人口比率預計於107年達到14.5%,進入高齡社會,而在115年將高達20.6%,進入超高齡社會。為因應高齡社會將產生的諸多需求,以及建構輔具產業聚落,2017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2017ATLife)於7月21~24日在大臺中國際會展中心登場 |
 |
人工智慧於Computex大行其道 (2017.07.20) 人工智慧的效能與市場採納度日益上漲,如此的現象於Computex中感受最為深刻。會中不但有國際大廠展示其解決方案,更有許多應用實例現蹤,讓人不免心想,是否已進入AI世代 |
 |
借力研華、英特爾IoT技術支援 全臺首座智慧零售店在家樂福 ! (2017.07.19) 消費者購買力驚人,根據調查已促使全球零售業商機達到4.4兆美金(約133兆臺幣),從去年夯到不行的亞馬遜,到今年搶先一步的阿里巴巴皆不約而同跨足無人商店,利用跨時代的高科技技術翻
轉傳統營銷模式,此也正一步步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
 |
從VR 與 AI 的發展談VR+工業4.0的結合 (2017.07.19) 從工業4.0的角度看,VR和AI這兩項技術都是工業4.0所需要的兩項要素。工業4.0裡的智能工廠和智能製造願景,不但依賴AI技術和產品的發展,也仰賴VR技術和產品來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