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世代車聯網技術應用趨勢 (2018.04.16) 車聯網服務融合資訊、通訊、汽車電子、及數位內容科技等多重應用,以滿足行車環境之各項需求,本文探討歐美等國所採用的車聯網通訊技術及應用發展趨勢,同時就臺灣目前車聯網整合應用與場域建置的研發進行說明 |
 |
AI智能保姆機器人全方位守護寶寶 (2018.04.07) 臺灣社會趨於高齡化、少子化,讓嬰幼兒的照護服務品質也倍受矚目,而智慧物聯網的崛起,協助許多的父母對於寶寶的健康及安全照護更為全方位。匯嘉健康生活科技聯手威強電、威聯通科技共同打造全球首創結合智能呼吸監控床墊、物聯網IoT的AI智能保姆機器人,實現免觸控APP自動智慧照護服務,提供更多元的寶寶智慧照護服務 |
 |
智慧家庭進入成長爆發期 (2018.03.22) 智慧家庭的發展一直緩慢,不過在連網家電與智慧語音控制技術的成熟下,目前成長已進入爆發期。 |
 |
解決臺灣空污問題 綠電系統必須快速上路 (2018.03.22) 近年來臺灣中南部空污問題越來越嚴重,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Pratim Biswas博士指出,現在全球的綠電技術已相當成熟,各界應攜手合作善用科技,改善此一狀況。 |
 |
物聯網安全架構的基礎 (2018.03.13) 構建物聯網安全架構的管理和審視,可控管物聯網設備在其整個生命週期內的安全問題。 |
 |
智慧科技助小農前進農業4.0 (2018.01.29) 民間與政府意識到農業現況後,紛紛祭出解方:如政府建置的「農務e把抓」系統,以及2014年雲林科技大學成立的「雲端農業實驗室」。 |
 |
關於2018,看看他們怎麼說 (2018.01.24) 回顧與展望,是所有企業在年末歲初都該做的事,市場研究公司更是如此,每年底都會針對該年所有的產業進行統計與分析,同時也對來年做出預測並標註重點的市場。 |
 |
步伐雖慢但堅定 物聯網2018發展將加速 (2018.01.22) 物聯網過去幾年的發展速度雖不如預期,不過整體市場仍朝正向發展,在技術與應用都漸臻成熟的態勢下,預計2018年的導入速度將會加快。 |
 |
AI革命啟動 垂直應用將陸續上路 (2018.01.19) 科技部將2017年設定為臺灣AI元年,啟動多項計畫,就目前看來,已有多項垂直產業開始嘗試導入AI,2018年開始將會在部分產業看到AI的應用。 |
 |
三大技術架構 物流智慧願景 (2018.01.09) 手持式裝置是物流業者相當重要的E化建置,目前市場上 的相關設備種類有3種,包括平板電腦、DIAD、PTS,這3種設備的設計都因對應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業者在選擇時可視本身業特色挑選 |
 |
打造物流智慧願景 (2018.01.04) 智慧物流既是連接當前OEM供應商和客戶的重要環節,也是構建未來智慧工廠的基石,打造可提升B2C、C2B物流效率、降低全社會物流費用的理想解決方案。 |
 |
2018年新趨勢:邁向人機合作新時代 (2017.12.19) 戴爾科技集團分享2018年人工智慧(AI)、擴增實境(AR)、物聯網、雲端運算等科技將如何協助企業、甚至一般人的日常生活進行數位轉型。 |
 |
羅姆期待與臺灣產業攜手走進物聯網時代 (2017.12.19) 1987年,羅姆半導體(ROHM Semiconductor)選擇落腳臺灣,然後一待就是30年。 |
 |
非核家園前夕的產業變局 (2017.12.14) 再生能源扮演著突破電力供應困境的尖兵,只有再生能源的發電量達到預期的目標,才能夠紓解甚至是拯救整個產業發展的僵局。 |
 |
慶祝Wi-Fi技術誕生20週年(1) (2017.12.13) 本文是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它記述了Wi-Fi發展過程中的歷史事件。即將推出的第二部分,將展現Wi-Fi的最新發展,並分析當前的Wi-Fi應用情況。 |
 |
物聯網應用產品的電源設計困擾 (2017.12.06) 由於期望穿戴式產品或物聯網設備在重要時刻不會突然出現電力中斷,而帶來致命性問題,讓電源管理設計相對變得非常重要。 |
 |
釐清需求逐步落實 打造臺灣工業4.0 (2017.11.28) 西門子近年來不斷強化其製造系統與行銷佈局,新任的臺灣西門子軟體工業總經理Tino Hildebrand指出,臺灣廠商在導入相關智慧製造架構時,必須先行釐清本身需求,方能逐步落實工業4.0願景 |
 |
AI 時代的創新教育:AI思維+設計思維 (2017.11.24) 機器與人類的智慧化之路,是非常互補的、可以非常有效地相輔相成。 |
 |
工業應用中的藍牙低功耗 (2017.11.15) 藍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是藍牙技術規格的最新成員,僅憑著鈕扣大小的電池供電,就能夠使物聯網(IoT)的產品運行數年。 |
 |
物聯網—啟動互聯世界 (2017.11.06) 物聯網將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與家庭、汽車、電腦、可穿戴裝置和智慧手機結合在一起,將資料與其他應用一起推向雲端,如智慧工廠、工業自動化和農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