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慧制造議題持續火熱,不過相對于大型制造商的積極,臺灣多數中小企業對此多仍抱持觀望態度,在今天舉辦的「達梭系統2017臺灣用戶大會」中,達梭大中華區總裁張鷹表示,中小企業的有限資源,大幅影響了其投入發展意愿,不過智慧制造已是既定趨勢,他建議臺灣中小企業可加入相關聯盟組織,以「打群架」的團體戰模式,與不同領域的廠商加強合作,讓彼此的資源效益最佳化,加速智慧化布局。
 |
/news/2017/05/12/1405440110S.jpg |
張鷹指出,臺灣是全球制造重鎮,長年深耕的制造技術,也位居全球領先群,德國正負載2012年推動「工業4.0」概念后,臺灣政府也快速研擬出「生產力4.0」與「智慧機械」等政策,不過由于智慧制造投入的不只是資金,還包括軟硬體虛實整合的新思維,大筆資金與難以預測的投資報酬,對資源有限的臺灣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難以負荷之重,因此過去幾年,企業主多仍抱持觀望態度。
對此狀況,張鷹表示達梭以供應鏈建立方式,吸引臺灣中小企業加入,他以臺灣的航空業龍頭漢翔航空為例指出,漢翔是全球航空制造大廠,也與達梭合作超過30年,為了提升臺灣在航空產業的布局,漢翔主導成立「A-Team 4.0」,2016年初步成立時,臺灣即已有220家不同領域的廠商加入,透過「A-Team 4.0」,會員將可結合彼此的資源,快速建立自己的智慧制造系統,這類型以業界指標性廠商為標竿,整合產業各領域業者,建立生態供應鏈的模式,十分適合以中小企業為經濟主干的臺灣制造業,目前達梭以由此著手,未來將持續深化此一作法,以團體戰的做法,協助臺灣廠商在全球智慧制造浪潮中,站穩腳步取得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