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智慧制造進度 臺廠仍以2.0半自動化居多
 |
鼎新電腦成立逾30年,在臺灣公開發行公司中,近7成為其客戶,覆蓋率極高。近年掌握工業4.0趨勢,繼2016年推出工業4.0成熟度評量后,鼎新今年更順勢發展軟硬體整合規劃服務,并于近日舉辦「邁向智能+新制造」研討會,會中除邀請專家分享智慧制造趨勢外,也展示一系列智能成果,包括VR智慧工廠體驗、行業攻略云服務、CPS虛實整合實機展示等。 |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興起,工業4.0賦予制造業全新樣貌。過去轉型智慧制造普遍會已升級硬體設備為優先,但近年企業逐漸體認到「軟實力」或許才是驅動「智慧」的關鍵,以價值驅動的軟硬體結合應用正在工業4.0的時代中崛起。
國內最大企業管理軟體服務供應商鼎新電腦自行研發「邁向智慧制造成熟度評量」,以臺灣三千多家企業為對象,并針對邁向智慧制造的現況進行調查。根據該調查報告顯示,以現階段來說,臺灣企業離達到工業4.0全自動化或智慧化的運作仍有一大段差距,目前則多以2.0半自動化階段居多。
鼎新電腦副總裁潘泰和與陳慈婷表示,邁向工業4.0是一段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可及,即便是如鴻海、英業達已及堪稱「最接近4.0」的臺積電等大廠,也不敢自稱完全達到工業4.0。第二則是「找對穴位」,必須先找到企業現狀關鍵瓶頸,再依據資金預算決定做整廠改造或單一優化,如此才能達到具體投資效益。
第二則是「找對穴位」,必須先找到企業現狀關鍵瓶頸,再依據資金預算決定做整廠改造或單一優化,如此才能達到具體投資效益。
蘇景峰接著表示,若企業要轉型智慧制造,最好的方式就是將瓶頸點轉化為精進管理的管理議題,再以價值交付的方式進行資訊化與自動化的深度融合,打通企業在計畫、采購、物流、制造、倉儲等各個環節的資料鏈。
而在工業4.0的時代下,產業間跨界與顛覆的情況已越來越普遍,打破資訊不對稱的數據日趨重要。企業轉型智慧制造的過程中,早已有市場聲音傳出,大數據的意義大于硬體設備,但真正為企業帶來價值的,事實上也并非數據本身,而是數據經過即時分析后形成決策,進而成為創造服務的內容和依據,數據只是產物,知識與價值才是智慧時代的關鍵與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