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一代可擴充邊緣微型資料中心部署 (2021.12.14) 使用模組化電源的分散式邊緣基礎架構,可以加速處理與資料傳輸,有助於實現散熱良好而且節能的緊湊固態EMDC設計。 |
 |
機器學習模型設計過程和MEMS MLC (2021.12.07) 本文描述機器學習專案的必要開發步驟,並介紹ST MEMS感測器內嵌機器學習核心(MLC)的優勢。 |
 |
日本真能透過TSMC設廠振興半導體產業嗎? (2021.11.23) 當日本政府和經濟產業省積極爭取TSMC到日本建立生產基地,期望確保半導體供應鏈未來發展,但此舉是否真能夠增強日本半導體產出能力和自主性.... |
 |
ADSP-CM403 HAE在太陽能應用中的諧波分析 (2021.11.19) 本文敘述創新技術以諧波分析引擎(HAE)方式改善智慧電網的整合度,為其監控電源品質和增強穩定度。 |
 |
嵌入式系統部署AI應用加速開發週期 (2021.11.17) 人工智慧(AI)起源於達特茅斯學院於1956年舉辦的夏季研討會。在該會議上,「人工智慧」一詞首次被正式提出。運算能力的技術突破推動了AI一輪又一輪的發展。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的可用性提升,第三輪AI發展浪潮已經來臨 |
 |
工研院與英國牛津儀器合作 推進半導體先進量測 (2021.11.02) 經濟部技術處,協同英國在臺辦事處,共同促成工研院與英國牛津儀器(Oxford Instruments)合作,簽屬前瞻半導體量測技術聯合實驗室合作備忘錄,規劃整合工研院與牛津儀器的共同研發能量,布局下世代半導體檢測實力 |
 |
3D 霍爾效應感測器如何為自動系統提供精確且即時的位置控制 (2021.11.02) 自主移動機器人可自動執行非技術性任務,像是在倉庫中運輸材料。它們的車輪內裝設位置感測與速度控制等高精確系統,以便在工廠或倉庫裡安全有效率地移動,可優化製造流程,提升產出量及生產力 |
 |
以先進智慧傳動 實現工業4.0願景 (2021.10.28) 第四次工業革命已持續了數年,其發展趨勢絲毫不減。感測技術讓生產流程更為透明,而智慧感測是所有應用的基礎。透過先進智慧傳動,是實現今天智慧工廠產線的重要關鍵 |
 |
優化工廠製造系統能源效率的生態系 (2021.10.20) 馬達在工廠最常見的使用情境包括泵浦、風扇、壓縮機、以及輸送設備,這些馬達大多數都有標準化型錄產品。 |
 |
從原理到實例:詳解SiC MOSFET如何提高電源轉換效率 (2021.10.12) 本文以Cree/Wolfspeed的第三代SiC MOSFET為例,分析其效率和散熱能力方面的優勢,並說明如何使用此類元件進行設計。 |
 |
透過 1-Wire 通訊有效連接 IoT 端點中的感測器 (2021.10.08) 本文說明開發人員如何利用1-Wire通訊協定,以符合成本效益的單一線路加上接地方式連接 IoT 感測器;並且探討1-Wire通訊協定如何大幅延伸感測器的範圍,以及在相同電線上提供電力與數據 |
 |
公共交通轉向行動交通的五大要素 (2021.10.04) 讓世界各地的交通機構逐漸轉向行動電子票務的五大原因,在於降低營運成本、更新基礎設施更簡單、快速上市時間和可擴充性、不限於交通應用及改進客戶體驗。 |
 |
汽車工程網路安全無漏洞 全新標準讓體驗更有感 (2021.10.01) 互聯汽車可以支援新服務和提高道路安全,帶來新體驗,但卻也出現新的網路安全挑戰。網路安全措施必然是汽車整體設計的核心,符合新的ISO/SAE 21434汽車安全標準,加速從隱性安全到設計安全的轉變是必要的 |
 |
使用低功耗藍牙技術擺脫線纜束縛 (2021.09.30) 本文將探討智慧裝置的相關問題,以釐清為何越來越多工程師選擇透過低功耗藍牙(BLE)解決這些問題的原因。 |
 |
透過壓力及應變管理強化高精度傾斜/角度感測性能 (2021.09.10) 本文探討採用加速度計的高精度角度/傾斜感測系統的性能指標,並且以特定的感測器作為高精度加速度計的示例加以詳細探討;而討論的原理適用於絕大多數三軸MEMS加速度計 |
 |
高效能MCU促進產業快速改變 (2021.09.03) 本文探討如何經由高效能微控制器(MCU)突破傳統既有的功能限制,以滿足即時控制、網路和分析的需求,協助設計工程師應對當前和未來系統挑戰。 |
 |
無線感測監控不遺漏 精確掌握儲槽液位耗能 (2021.09.02) 在遠端監控儲槽液位方面,蜂巢式物聯網和低功耗藍牙技術都發揮了重大作用,協助防止燃料、或在農業及工業的生產或運輸中所需的任何液體耗盡。 |
 |
微機電系統EMC達到99%改進幅度 (2021.08.23) 本文闡述針對現今高度整合CbM解決方案因應EMC標準相容性進行設計時所面臨的關鍵挑戰。 |
 |
ST和Exagan攜手開啟GaN發展新章節 (2021.08.17) GaN的固有特性,讓元件具有更高的擊穿電壓和更低的通態電阻,亦即相較於同尺寸的矽基元件,GaN可處理更大的負載、效能更高,而且物料清單成本更低。 |
 |
提升供應鏈彈性管理 應對突發事件的挑戰和衝擊 (2021.08.04) 面臨應對出現的難題,能夠確保企業系統內具有所需的靈活性、敏捷性和彈性,以便保護和維持營運以應對未來的障礙成為重點。 |